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:與中國協同發展才有未來
北京10月23日電 題: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:與中國協同發展才有未來
記者 王慶凱
“我們計劃3年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增加50%,為深耕中國市場注入更多活力。”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、中國區總裁尹正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,施耐德電氣進入中國32年,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、受益者,也是貢獻者。作為一家跨國公司,施耐德電氣看好中國,未來將繼續加大對華投資。
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、中國區總裁 尹正 圖片來源:受訪者提供
改革開放新舉措為外企增添信心
對外開放是中國基本國策。日前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,要擴大對外開放領域,促進投資便利化,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,支持地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。
“‘外資’成為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‘高頻詞’,讓我們感受到,中國擴大開放、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正在逐漸從決心轉變為現實。”尹正表示,目前各項減稅降費政策、穩外資政策的不斷落實,正使得中國的營商環境變得越來越好。
當前,全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,貿易保護主義抬頭。在國際機構連續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,外企是否繼續看好中國。
在尹正看來,中國作為全球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,近期宣布的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舉措,為包括施耐德電氣在內的外企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,也為外企在中國的發展增添了信心。
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的強大增長引擎,參與國際化分工、國際化合作的能力越來越強。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,各行各業都在經歷深刻的轉型升級。
2019年上半年,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%,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3.1%。顯現出中國新興產業的活力。尹正認為,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升級,給外資企業在傳統行業轉型、高端制造業等領域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。
得益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面加強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,施耐德電氣計劃3年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增加50%,為深耕中國注入更多活力。尹正說,近些年,隨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持續完善,外企的創新成果將進一步真正得到市場回報。
外企要做中國發展的貢獻者
施耐德電氣1987年進入中國,從一家不足百人的小型合資工廠起步,發展到今天已將中國開拓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,在華員工超1.7萬名。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在中國市場飛躍式發展的動因,尹正認為是:本土化。
“我們始終把自己作為一家真正的中國公司來運營,與中國社會、經濟和產業共同成長和發展。”尹正表示,施耐德電氣一直堅持實行“中國原創”戰略,從研發、人才培養到合作伙伴體系,均采取全面和鮮明的本土化策略與模式。
據了解,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在全球員工人數最多的國家,也是施耐德電氣四大研發中心之一,集團全球執委會三分之一的成員辦公地點設在中國香港,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的高層管理人員幾乎都是“土生土長”的本土化人才。
正如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(Jean-Pascal Tricoire)在今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所言,施耐德電氣考慮未來發展戰略,會從中國開始。尹正亦表示,施耐德電氣對中國市場一直充滿信心,也非常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和蘊藏的創新力量。
融入數字化發展新契機
進入新時代,中國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。而“數字化”在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
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發布的《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(2018年)》指出,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,占GDP的三分之一。
這正成為施耐德電氣進一步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契機,尹正表示,施耐德電氣在專注的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,正在探索“數字化”創新。
“站在新的騰飛節點,外資在華發展也應步入新時代,不僅要做改革開放的受益者,更應重新定位自身的價值與角色,與中國合作伙伴協作共贏,成為中國發展的貢獻者。”尹正說。(完)
最新資訊
- 柴油發電機組安裝調試全流程注意事項
- 600 千瓦柴油發電機組暨并網控制柜正式投用
- 卡得城仕柴油發電機組的用戶評價
- 性價比高的柴油發電機組品牌有卡得城仕
- 800千瓦柴油發電機組到達廈門用戶工地
- 什么情況下的單位需要配置備用電源?
- 柴油發電機組和永磁同步發電機哪個更適合作為備用電源?
- 發電機的需要安裝永磁小發電機嗎
- 柴油發電機組且起吊時需要注意哪幾點
- 不同品牌的柴油發電機組遠程控制器有何區別?
- 柴油發電機組遠程控制器
- 柴油發電機組的組成部分
- 玉柴柴油發電機組日常保養需要用到哪些工具?
- 玉柴柴油發電機組的維修成本高嗎?
- 玉柴柴油發電機組的維護周期是多久?
- 在工地上使用玉柴柴油發電機組有以下注意事項
- 2 臺 300KW 玉柴柴油發電機組順利抵達鄂爾多斯工地
- 柴油發電機在運行過程中,如何保證進風口和排風口的順暢?